中华名吃学院 厨师之家
厨师之家〖chushihome.com〗精品厨艺教程推荐

浅谈汤的来由及制作方法

内容共1页  |  收藏该资料

汤在厨房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。制汤又叫汤锅,就是把含蛋白质、脂肪等可溶性物质较多、无异味的原料放入水锅中加热,使蛋白质、脂肪等营养溶解于水中,以提取鲜汤供以烹调。俗话说:“唱戏的腔,厨师的汤。”可见汤的重要性。既然汤这么重要,你会用吗? 

屈原《天问篇》记述了彭祖善做雉羹受宠于尧帝,被封到彭城(今日徐州)。相传彭祖是用野鸡、稷米煮成羹,加入盐、梅,是我国最早烹与调的结合。这是我国古籍中留名的第一个菜,即是汤菜,故名“天下第一羹”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,烹调制法的不断改进,调料的增加,其味更鲜淳。唐代诗人皇甫冉在徐州尝到此菜后曾写道:“……访古因知烹祖宅,得仙何必葛洪乡?……闻道延年如玉液,欲将调鼎献明方。”光绪年间,徐州城西有一家专营雉羹的饭店,每日顾客盈门。当时书法界名人苗聚五曾提联:“汪家羹汤飘香,烹祖雉羹传世。”横匾是:“玉记糁锅”。至今雉羹仍为徐州人民所喜爱。 

从上得知我国饮汤的历史已有3000年了。3000年后我们通过现代技术分析得知喝汤的好处有: 
1、汤里(米汤、肉汤和菜汤)的养料很多,溶解着大量的维生素(维生素B、C等)和无机盐(如钙质等),所以喝汤能增加营养。 
2、菜汤、肉汤、蘑菇汤等都很鲜,能提高食欲和刺激消化液的分泌,直接或间接地帮助消化。 
3、有的食物水分少,“干啃”不舒服,喝点汤就可以湿软和润一些,也容易下咽。 

所以我们提倡吃饭时喝点汤。但我们也应注意:鸡汤、肉汤味道鲜美,可增加食欲帮助消化,但鸡汤、肉汤里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还是比较低。如肉汤中所含的蛋白质只有肉中的7 %左右,其他无机盐、维生素脂肪含量更少。所以光喝汤不好。 

我国医学谈到膳食营养卫生时认为“医食同源”。当年天下第一羹问世时,彭祖出发点就是想用雉羹治好尧帝的病。这样使“药物”没有了药,又能治好病,可谓一举两得。药膳中最多的当数“汤类”,占总药膳品种的50 %。汤的溶解作用能使药物的性质更好地发挥。从中医治疗中我们不难看出,大部分中草药是熬成汤服用的,这就是从“汤剂”变来的,几千年来从未改变。如今,我们在生活中也常用汤来治疗和防预疾病。比如:夏天我们用绿豆汤消暑;冬天我们用姜汤暖身;身体虚弱,我们用人参汤;壮阳补肾我们用猪腰汤等等。 

汤的好处很多,所以我们也应注意其如何制作和应用: 

1.汤的原料搭配要合理。
一般来讲,汤主要分动物性汤、植物性汤和混合汤三大类。动物性汤又分为白汤、清汤、高级清汤等;植物性汤分为豆芽汤、蘑菇汤、笋汤等;混合汤其实也属动物性汤,它是用母鸡、精肉、火腿为原料,也有母鸡加鸭子和猪肘的,俗称“三合汤”。除了植物性汤,其他的汤都应注意选无腥膳异味或腥膳味较少的原料。如果汤中有腥膳异味,那么这汤做出的菜就不合要求。虽然鲜汤中避免出现辛味物质,但有些较例外,比如糊辣汤和酸辣汤等。高级清汤制作时要向内加入鸡茸或鸡血,一是使鸡茸中的营养成分最大限度地溶解于汤中;二是利用鸡茸和鸡血的吸附作用,去除汤中微小杂质,使汤的纯清度和鲜纯度提高。这种做法行业上叫“吊汤”。吊的次数越多,汤就越清。有些汤的主辅料搭配要合理,比如菠菜豆腐汤,味道很鲜美,但菠菜中的草酸和豆腐中钙相结合,生成草酸钙,长期食用会使人得结石;笋类中也含有这样的草酸;而鲜鸡汤配以鱼翅,就使鸡汤中的色安酸补充了鱼翅中的空白。这就需要厨师有一定的营养常识,才能调配得当。 

2、掌握好水温和火力。
制汤时通常是冷水下锅(除鱼汤外)。因为如果开水锅下料就会使原料表面的蛋白质迅速凝固,内部蛋白质就很难溶开,汤汁不鲜。而且水要一次性加足,行业中有“加水一口,味淡三分”之说。汤的制作一般量很大,加热时间长,火候掌握很重要。一般制什么汤就用什么火候。例如:制白汤时要先用大火烧开,然后改小火保持沸腾,使原料中鲜味分子相互碰撞,凝成白色微粒。 

3、鱼汤的制作比较特殊。
鱼汤又叫奶汤,一般用于鱼类汤菜。鱼汤制作时第一要选用鲫鱼或鳜鱼等,这些原料含有较多的脂肪,能使汤汁更加鲜美洁白。第二要注意,先将葱、姜下锅煸香,然后再下入鱼略煎。煸葱、姜的油要用猪油,因为只有猪油才能使汤汁洁白。第三要开水下锅。然后开水用大火烧15分钟过滤即可。这是因为鱼肉鲜嫩,开水下锅能使汤迅速变白。 

4、药膳制汤要严格。
药膳的原料有很多的中草药,这些原料要根据治疗的要求按量投放。草药放入汤加热时间较长,其目的是为了让药物的有效成分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,使疗效增强。药膳制汤口味上要鲜美,不易过咸、过酸、过苦、过麻等等。药物在烹制前要进行加工,这样既不去除药性又增加美味。 

汤是中餐之精华之一,如果我们能做好汤,那就会使我们的烹调技艺再上一层楼。 

该资料由会员「jiejieli」推荐/供稿,来源:互联网公开渠道

免责声明:
1、本站作为一个公众分享型知识平台,旨在帮助大家可以更为方便快捷的搜索、查阅及交流厨艺技术,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,也无法对资料内容一一验证,仅供学习参考之用;
2、该内容由网友分享供稿,其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,如涉及文章内容、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与本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。

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网站
Copyright © 2009 zhmc123.com All Right's Reserved.
菜谱小吃、配方秘方、烹饪技术、厨师厨艺、美食资料、小本创业技术资料分享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