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共1页 | 收藏该资料
贵阳豆腐圆子
“赢得芳香四方溢,白玉入油亮似金。煮豆烯萁千年事,隔桌呼酒忆古今。金豆入磨转蟹黄,坡仙知味流涎长。俯见维雉牵衣儿,指说雷家圆子香。”
这首名诗,对贵阳雷家豆腐圆子的赞誉可谓淋漓尽致。豆腐圆子最初由谁创制已难寻考,只知道其经雷家四代相传,工艺屡经改进,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贵州地方风味小吃,5年前曾被评为首届中华名小吃。
1960年,周总理夫妇视察贵阳时曾品尝过豆腐圆子,并对其味大加赞赏。如今贵阳的豆腐圆子专卖店遍布大街小巷,零散摊点更是难以计数。此食在国内不少城市设的贵州菜馆中,皆列为贵州特色小吃。
制作方法:
主料:酸汤豆腐500g
辅料:盐20 g,碱15 g,花椒粉10 g,五香粉(八角、三奈、茴香、桂皮、草果)12 g,糊辣椒面、酱油、香油、胡椒粉、味精、葱花、折耳根等适量。
步骤:
1、将盐、碱、花椒粉、五香粉放入盛豆腐的盆中,用手使劲揉茸,至带粘性,加少部分葱花拌匀入泥。
2、揉成茸的豆腐泥,用3个指头轻轻捏拢成索,用食指、无名指并拢轻轻压扁,摆于盘中,每只约重20~30 g。
3、净锅上火,下油烧热至五六成油温,分批放入豆腐圆子,油炸成褐黄色,起锅热食。
4、食用时,将圆子用竹刀划一刀口,填入用糊辣椒面、酱油、香油、胡椒粉、味精、拆耳根末、葱花兑成的馅汁蘸食。
5、圆子还可以做汤菜,将圆子一剖为四,在汤菜快起锅时倒入,片刻起锅即成。
诀窍:
1、黄豆经淘洗、浸泡、滤浆、烧浆、点酸汤、凝固等工序,制成酸汤白铁豆腐。制作过程中黄豆浸泡6小时(冬天浸泡12小时),换清水磨浆,放适量生菜油脚渣滤浆,除去豆腥味,用酸汤作凝固剂,使豆腐洁白、细嫩、清香。石膏豆腐因有涩味,缩性大,在此不宜使用。
2、在捏制圆子时,用力不宜过大,否则壳不脆,质不匀。
风味:形状扁圆如鸡蛋或圆球,外壳褐黄,质酥脆细嫩,入口飒飒脆响,内瓤洁白,五香料之馨香四溢,蘸汁吃味更显滋美。
侗果
侗果,是侗族人在传统节日上祭祖的常用供品,同时也是待客茶点,流行于黔东南侗族、苗族自治州的黎平、榕江、从江、锦屏、剑河等县。经长时间不断地改进提高,目前己发展为当地苗、瑶、水、汉等各民族地区家喻户晓,人人爱吃的名点。
在每年的 “三月三"节,侗果是当地的必设之食。节前,侗家妯娌、姑嫂、婆媳、母女们便开始三五成群地加工侗果。加工侗果必须用野生植物的甜藤作为增甜剂,使其具有藤的自然芳香。《本草遗拾》中有将“甜藤捣汁,和米粉作糗饵食,甜美、止泄。"的记载。这说明甜藤作点历史悠久。侗族继承此食的传统方法并将之发扬光大,使之流传至今,成为闻名遐迩的名食。
如今的侗果多数为家庭制作,还未见在商市大量柜售。大凡品尝过侗果的人无不对其风味称口赞绝,如能将侗果开发为商品,大量生产,使之广泛供应市场,必将对地方经济起积极作用。
制作方法:
主料:糯米1000g
辅料:甜藤汁、茶籽油、红糖、酥黄豆面、熟芝麻等适量。
步骤:
1、秋收后取藤,将之割碎后反复锤打,脱去外层皮毛,再用重锤锤烂后,以石碓舂至泥状,取出用清水浸泡一夜,过滤取汁。
2、米淘洗干净,浸泡一夜,蒸熟成糯米饭。
3、边舂糯米饭边加甜藤汁,直至成甜藤糍耙。
4、耙在簸箕内晾1~2天,至半硬半软状态,将之切成指头大小的丁状,拌上黄豆面,摊晾在室内通风干燥处阴干,用坛子和塑料密封贮存。
5、干糍粑丁在油锅中炒至半胀,放入茶油锅中炸至膨胀,几秒钟后,如白石头子似的干糍耙丁纷纷飘浮,胀至状如猕猴桃大小,色呈酱黄时,捞出沥油。
6、红糖与水3:1比例入净锅,小火熬化,边搅边熬,熬至糖液起丝,将上述炸制原料分批入锅,铲动翻滚,俗称“穿糖衣”,取出料,放在备有熟芝麻的簸箕上,迅速翻转滚匀,使之表面均匀粘上芝麻,即成侗果。
7、侗果冷晾后用坛子或塑料筒密封贮存,随吃随取,保持酥脆。
诀窍:
1、甜藤易秋后采取,具有酥松与增甜的作用,如用糖水替之,成品干硬而不松软。
2、做成干糍耙后要密封保存,否则会发霉变味。
3、制作前要先炒后炸,以致膨松。
4、熬糖炒糖丝时火候很关键,嫩则不粘,老则发苦。
风味:外形膨胀松泡,剖面如丝瓜瓤,外香内酥,芳甜爽口,芝麻馨香馥郁,酥、脆、甜俱全,地方特色浓厚。
该资料由会员「fanqing」推荐/供稿,来源:互联网公开渠道
免责声明:
1、本站作为一个公众分享型知识平台,旨在帮助大家可以更为方便快捷的搜索、查阅及交流厨艺技术,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,也无法对资料内容一一验证,仅供学习参考之用;
2、该内容由网友分享供稿,其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,如涉及文章内容、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与本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