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尖头塘鳢,恐怕许多人感到陌生,若说是笋壳鱼,粤港人最熟悉不过的了,因它的外表如笋壳,故名;因其体色乌黑,江浙人称乌鱼,澳门人称白头豌,还有南摸、竹壳、尖头等别称,尖头塘鳢(EleotfisOxycephala)为脊椎动物门、鱼纲、鲈形目、赧虎鱼亚目、塘鳢科、塘鳢属淡水鱼类。
众所阁知,塘鳢鱼味美,而尖头塘鳢是塘鳢科中的佼佼者,肉多而厚,骨刺极少。肉质洁白细嫩而较挺实,口感甚好,味尤鲜香,特别是在产卵期,肥美逾常而被列为时鲜。清才子袁枚在《随园食单》中提及此鱼:“肉最松嫩,煎之、煮之、蒸之俱可,加腌芥做汤、做羹尤鲜。”本地种个体小者适于煎、炸,体大者及引进种,烹制可整用,红烧、清蒸、清炖、油浸或做汤,调味以清鲜为主,亦可出肉切片,供炒、熘、汆汤,两颊部有豆瓣状肉各一块,大者取出,集之可单独成菜,弥足珍贵。产卵期雌鱼腹内有两块卵块,长条形,两端圆,黄色,外被包膜。开膛时小心取出,切勿弄破包膜,可与鱼同烹,也可单独成菜。不但味美,而且营养丰富。
油浸笋壳鱼(粤港风味)
原料:笋壳鱼500g,姜葱丝、姜汁、料酒、高汤、精盐、生抽、胡椒粉、白糖、味精、食用油各适量。
制法:
1.鱼置砧板上,用刀拍头部致死。刮鳞除鳃,开膛除去肠脏;因其肉厚,再用刀尖剞开鱼腹内两面肋骨,便于腌渍入味。姜葱丝漂洗干净,搌干待用。
2.鱼纳碗,加精盐、料酒、姜汁腌渍片刻,沥干水分待用。
3.油锅烧至六成热,端离火口,投入笋壳鱼,锅复坐火上,待油温回升后,又将锅端离火口,如此反复数次直至将鱼浸熟。
4.将浸熟之笋壳鱼捞出,控净油,装盘,撒上胡椒粉,将葱姜丝铺在鱼身上。
5.将油烧沸,趁热浇于鱼身上炝香;再将调好的生抽、高汤、白糖、精盐、味精汁浇在鱼身上即成。
特点:肉厚而滑,味鲜而香。
西洋菜煲白头鵪(澳门风味)
原料:活白头鵪二尾(约500g),西洋菜、蜜枣、精盐、味精、胡椒粉、香油、料酒、生姜、食用油各适量。
制法:
1.白头鵪宰杀后,刮鳞挖鳃,开膛去肠脏,洗净后一切两段。姜拍破,蜜枣、西洋菜洗净待用。
2.油锅烧热,投入生姜炝锅,放入鱼段,烹入料酒,加入精盐,中火略烹煮。
3.砂锅坐火上,注入清水,放入初加工鱼段和蜜枣,待水烧沸后加入西洋菜,小火煲2小时,上席前加入其他调料。出锅时鱼盛盘中,汤莱舀入汤盘中。
特点:汤清肉白,清、凉、鲜美。
善意叮咛:1.西洋菜一定要待水沸后再放,否则有异味。2.砂锅取鱼时,避免弄碎,影响品相。
炒乌鱼球(金华风味)
原料:净乌鱼肉150g,菜心、鸡蛋、精盐、香油、料酒、味精、白糖、高汤、葱、姜、淀粉、食用油各适量。
制法:
1.鱼肉洗净,剞多十字花刀,改刀成菱形块,纳碗,加精盐、料酒、葱、姜汁腌渍入味;蛋清加淀粉、香油调成糊备用。
2.油锅烧至五成热,将鱼肉挂上蛋清糊,投入锅中,滑至鱼肉卷曲呈球状时捞出控净油。
3.油锅烧热,投入葱、姜煸炒出香味,放入菜心炒至断生,出锅置于盘中。
4.锅添高汤,加鱼球,淋入料酒,调好口味,勾薄芡,淋上香油,出锅装盘即成。
特点:色泽洁白,鲜嫩可口。
豉油皇笋壳鱼(新、马、泰风味)
原料:泰国大笋壳鱼1条(600g),姜、葱、精盐、味精、胡椒粉、海鲜豉油各适量。
制法:
1.先在鳃下插入尖刀净血。刮鳞。从背鳍下刀,将鱼腩骨和脊骨一起剔出,除鳃去内脏,洗净,搌干水分。
2.将鱼入盘,用精盐、味精涂抹鱼身略渍,以姜葱条垫底,姜件置于鱼面上,原盘上屉,旺火蒸6分钟至熟取出,滗去鱼汁,捡去姜、葱,撒上胡椒粉。
3.将葱姜丝铺在鱼腹上,浇上沸热油炝香,再在盘边加入海鲜豉油,拌上芜荽即成。
特点:鱼肉鲜嫩,豉油香味。
竹筒尖头塘鳢(少数民族风味)
原料:尖头塘鳢500g,青竹筒一只(一端开口)、冬菜(或榨菜)、姜、葱、精盐、料酒、胡椒粉、香油、猪油、芭蕉叶各适量。
制法:
1.尖头塘鳢宰杀后刮鳞、挖鳃,开膛除肠脏、洗净,沥干水。
2.用精盐、料酒、香油涂抹鱼身略渍。将冬菜、葱、姜填入鱼腹腔中。
3.将青竹筒洗净、拭干,内壁涂一层猪油,将处理好的鱼塞入竹筒内,用芭蕉叶封严口;置炭火上反复烤炙至筒变黄裂开时,取出装盘,蘸味汁食用。
特点:鱼肉味美,带有青竹的清香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