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共1页 | 收藏该资料
拔丝菜肴是一种甜菜烹调方法,是人们喜食菜肴之一。在制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选料,认真进行刀工处理,巧用挂糊手法和熟处理方法,细心熬制糖液,掌握火候和投料时机,并巧妙采用辅助手法才能制成香脆酥嫩、色泽金黄、糖丝如缕、口感脆甜的拔丝菜肴。
拔丝是指将经过油炸的小型原料挂上熬制的糖浆,迅速装盘上桌,食用时能拔出糖丝的一种甜菜烹调方法。拔丝菜肴成菜特点香脆酥嫩、色泽金黄、糖丝如缕、口感脆甜,在宴席上常起到烘托气氛的效果,是人们非常喜食的菜肴之一。但是很多人在制作拔丝菜肴时,由于没有掌握制作要领,导致制成的菜肴达不到拔丝菜肴的成菜要求,甚至有些人还会将拔丝菜肴做失败为挂霜菜肴。那么,在烹制拔丝菜肴时应怎样做才能达到香脆酥嫩、色泽金黄、糖丝如缕、口感脆甜的成菜效果呢?一般认为,应做到以下几点。
一、严格选料,确保成菜风味
拔丝菜肴主料一般选择新鲜水果、干果和蔬菜块状根茎,如莲子、桂圆、苹果、梨、桃、荔枝、土豆、山楂、山药、莲米、红薯、马蹄、藕等。也可选鲜嫩的动物性原料,如猪里脊肉、鸡脯肉、净鱼肉、小肉丸等。
调料糖的选择也不容忽视,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糖主要有绵白糖、红糖、冰糖、白砂糖等。在这几种糖中,绵白糖中含有少量的转化糖(能抑制糖液结晶成霜,影响到糖浆在形成无定形玻璃体时的亮度和脆度);红糖中含有色素等杂质;冰糖颗粒很大,溶化速度相对较慢,操作不便;白砂糖是精制过的糖溶液结晶形成的,无杂质,在制作拔丝菜肴时易形成结晶的糖霜。因此,拔丝菜肴一般选用绵白糖作为拔丝用糖,以确保糖丝晶莹、甜脆、金黄。拔丝用油应以色淡清澈、气味醇正的色拉油为好,否则会影响拔丝的口味和色泽。
二、巧用刀工处理,美化原料形状
拔丝原料一般要求去皮、壳、核,小型原料可保持原有形状,不作刀工处理,大型原料则需做改刀处理。另外,对于一些刀工处理后容易发生酶促褐变的原料(如土豆、山药、藕等),需要先用清水或柠檬水泡好,以保证其鲜艳的色彩。但要尽可能减少泡水时间,避免原料中的营养成分流失。
为了美化原料形状,可运用各种刀法将原料切成段、条、块,或是切成四方块、骨牌块、滚刀块、圆球形等。也可采用卷、包、酿等不同手法将原料生坯做成圆筒状、佛手状、葫芦状、春蚕形等,这就需要把原料切成薄片或剁成泥,片要求大小厚薄一致,茸泥也要细腻。包制成型后,大小也要差不多。不管将原料切成何种形状,均要求切得大小均匀、长短一致,还不能有连刀。
三、针对原料特性,巧用挂糊手法
挂糊是拔丝菜肴中很重要的操作程序,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拔丝菜肴质量的好坏。拔丝所用的糊较多,有全蛋糊、蛋清糊、蛋泡糊、水粉糊等。在对拔丝菜肴进行挂糊时,要根据原料不同的性质具体对待。如土豆、山芋等,它们含淀粉较高,水分相对较少,可采用拍粉或不挂糊的方法直接入油锅中炸;如苹果、梨等水果类原料,它们含淀粉较少,相对地含有水分较多,挂糊前除了要用洁净毛巾搌干水分外,还应当拍一层干粉,让其吸收表面的一些水分,同时也是为了使其变得粗糙,容易挂上糊;肉类原料必须进行挂糊,将原料包住,避免拔丝时,原料中的水分析出,使已炒好的糖液因增加水分而析出晶粒,从而拔不出丝来,同时也保护原料中的水分不被高温油所蒸发,减少营养损失和口感、口味变差。
四、认真进行熟处理,确保原料达到良好的口感和色泽
油炸是拔丝菜肴必不可少的环节,炸制拔丝菜原料,一定要掌握好油温。不挂糊的干果类原料,只需用三四成热的油温浸炸;拍粉的原料,如土豆、山芋等根茎类原料,则以五六成热油温为宜。拔丝原料一般都会分两次油炸,第一次初炸应以相应油温将原料炸至九成熟;第二次复炸的油温则在七八成热之间,表面呈金黄色即出锅。炸制时,挂糊的原料应分散下锅,以防原料粘结,待原料表面结壳发硬时再翻动,以免脱糊。炸制时还须密切注意火候,待原料的色泽和成熟度达到要求时,应迅速捞出,以免炸煳。出锅后原料应立即烹制,以免原料表面回软、冷却后,糖浆不易包裹上主料。原料油炸后要立即沥净油(敲晃),随即放入糖浆中,假若不将原料中的油淋干,则会导致糖浆变稀,使糖浆的黏附能力减弱,不易包裹均匀,影响成菜后拔丝的效果。
五、细心炒制糖液,掌握火候和投料时机
炒制糖浆一般有油炒法、水炒法、水油混合炒法这三种方法。现以典型的水炒法为例,分析炒糖火候及投料时机。
拔丝菜肴的关键就在于炒糖,如糖浆炒得太嫩(火候不到)则拉不出丝,或拉出的丝太细太短;如糖浆炒得太老(过火),有时虽有丝,但色泽很深,且糖丝很粗,糖浆变苦,影响成菜的口味。因此炒糖的火候和投料时机掌握要准,糖浆老、嫩的变化几乎在几秒之内,因此,炒糖时要注意观察其色泽及注意搅动时的手感。在炒糖这一过程中,应注意以下几点。
1.仔细清洗工具
炒糖过程中使用的锅、手勺等工具必须清洗干净,不能有杂质残留,如锅屑等,会影响成菜色泽。
2.掌握糖、水比例以及糖、料比例
水炒法这种方法是以水为传热介质来炒制糖浆。水和糖的比例约为1∶3,糖和原料的比例为1∶3。糖的用量应与主料量相匹配,因为糖浆少了,会使原料挂浆不匀,沾裹不均;糖浆多了,多余的糖浆会流到盘底,与盘子粘在一起。
3.掌握炒糖火候
炒糖时,将白糖、水放入炒勺内,置中火上,加热至90℃~100℃,徐徐将糖化开溶解,再缓缓加热。糖液在加热过程中,水分被不断蒸发,糖液的浓度越来越高,水分的蒸发越来越困难,当水分较少时,再搅拌,使水分渐渐逸出。见糖液变稠,颜色变米黄色时,要立即移大火上,快速搅拌3~5s,使温度迅速由100℃升到180℃左右,糖液变稀,色呈棕黄色时,正是糖的熔点,即是拔丝投料的最佳时机。为防止温度过高,可控制锅与火焰的距离,通过调节火力来降温和升温,反复进行加热,直至达到目的。如果糖达到熔点温度时仍然继续加温,当温度升至190℃~200℃时,糖会变成为粘稠的黑褐色的焦糖,使拔丝失败。
4.准确判断投料时机
拔丝菜肴制作过程中,糖实际上经历了五个阶段:溶化阶段(糖溶解于水,基本无色,大量冒气泡,气泡大而不均匀);浓稠阶段(溶解度随着温度增高而增加,当温度上升到160℃时,蔗糖由结晶状态逐步变为液态,粘度增加,开始泛出米黄色,大气泡逐步减少);稀薄阶段(若温度继续上升,至186℃~187℃时,蔗糖骤然变为液体,颜色加深,呈金黄色,粘度减小,气泡变为小而密,此时的温度即为蔗糖的熔点,用手勺扬起糖液似连绵不断的小线,此时为投料的最佳时机,应立即投入原料翻炒);拔丝阶段(菜肴上桌后,温度开始下降,糖液开始变稠,逐步失去液体的流动性,当温度降到100℃时,糖就变成既不像液体,又不像固体的状态,可塑性较强,此时拉扯原料,即可出现丝丝缕缕的细丝这就是我们所期望的拔丝效果);冷却阶段(当温度继续下降,糖就由半液体变成棕黄色的固体物质,光洁透明,质地脆硬,不能拔出糖丝。冷菜中的甜品“玻璃菜”即是利用这个原理,在能拔出丝时使其冷却,结成玻璃体,取其独特的外观和质感)。
5.第二次油炸原料和炒糖要同步进行
最好是熬糖和油炸同时达到最佳状态,随后迅速将两种结合起来,如果事先将原料炸好,糖热料冷,原料入锅后,会消耗糖的热量,便会加速糖液的凝固,拔不出丝来。
六、及时投料翻拌,快速装盘成菜
由于糖液冷却速度快,出丝时间短,判断投料时机后,应立即将原料投入锅中翻炒,使原料均匀的包裹上一层糖液。快速装盘,上菜速度要快,稍一迟缓,就可能拔不出丝来。在冬天,制用此菜时,可在盘子底部垫上一碗开水,一起上桌,或将盘子先蒸一下,以起到预热的作用,防止糖浆冷却过快。由于糖液冷却后,会形成较硬的玻璃体结块,应在盘中涂上一层食用油,防止粘盘。
七、采用辅助手法,使成菜更完美
传统的拔丝菜肴是以纯糖包裹原料,我们也可采用辅助手法,菜肴装盘时,在菜肴表面撒上黑芝麻、白芝麻等原料,既美观原料外形,又丰富了菜肴的口味,一举两得。另外,拔丝菜肴上席时,还应该配上凉开水碗,供拔丝时醮食,增加糖丝的脆度和甜度,且能起到防止烫伤的作用。
拔丝技法是一种传统的甜菜制作方法,在制作过程中,只要我们掌握了以上几点操作要领,就一定能烹制出香脆酥嫩、色泽金黄、糖丝如缕、口感脆甜的拔丝菜肴。
该资料由会员「满堂醉」推荐/供稿,来源:互联网公开渠道
免责声明:
1、本站作为一个公众分享型知识平台,旨在帮助大家可以更为方便快捷的搜索、查阅及交流厨艺技术,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,也无法对资料内容一一验证,仅供学习参考之用;
2、该内容由网友分享供稿,其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,如涉及文章内容、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与本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