焖制菜烹饪技法解密
一、技法定义
将加工处理的原料,放入砂锅加适量的汤水和调料,盖紧锅盖烧开,改用中小火进行较长时间的加热,待原料酥软入味后,留少量味汁成菜的多种技法总称。
二、机制、关键和特点
这种技法是在密封和汤水较少的状态下加热,不像炖、煨那样长的时间,也达到(包括大型原料)酥软入味的目的。
焖法也是三种“火攻菜”法的一种,是运用水媒中的柔性火候,以取得原料熟透酥烂的效果。所谓“柔性火候”,也就是中小火低温加热的火候,相对于旺火高温加热的刚性而言。柔性火候没有刚性火候那样的冲击性,而是以较低的固定恒温热量,不断向原料内部渗透,通过长时间的渗透加热,使原料组织变性、分解,溢出鲜香滋味,不会产生刚性火候因掌握不当而导致原料外煳而内生的后果,成菜形体完整,质地软烂,鲜香味透,这就是柔性火候的作用,也是“火功菜”烹饪效果的机理。
焖法所用主料大部分要预制成半熟品或全熟品,因预制加热的方法不同和调味上的差别,各地将焖法分成很多具体技法。按预制加热方法分,可分为原焖、炸焖、爆焖、煎焖、生焖、熟焖、油焖;按调味种类分,可分为红焖、黄焖、酱焖、油焖。
上述焖法名称的技术内容和烹调目的,除原焖、油焖外,基本上都是相同的。但是无论何种焖法,主料都不上浆挂糊;加入鲜汤的数量要准确,并且一次加足,中间不能揭盖添汤;制品成熟后,一般都不勾芡,依靠火力自然收汁,只有少数品种因为原料脂肪少或胶原蛋白少,汤的黏性差,可加少许湿淀粉搅匀,以增加汤汁的浓度。焖法使用的主料与其他的“火功菜”相似,大都是经得起较长时间用小火加热的坚实荤料,如禽肉和水产中的鮰鱼等。成品色泽酱红,形状整齐不碎,质感松软酥烂,汤汁稠浓味厚。但也可以使用部分蔬菜作为原料焖制,如冬笋、莴笋、茄子、萝卜等,焖制后的质感以柔软酥嫩为主,滋味亦厚。
三、焖制工艺详解
1.原焖
将加工整理好的原料用沸水焯烫或煮制后,放入砂锅中,加入调料和足量的汤水(没过原料)烧开,盖紧锅盖。在密封的条件下,用中小火较长时间加热焖制,使原料酥烂入味,留少量汁味而成菜的技法。这种技法,采用了焯煮和密封焖制的2次加热,是原料在受热分解变软的过程中,充分吸收调味汁的滋味,并和原料自身滋味结合在一起,产生浓厚的美味。具体操作关键是:
原料的预制大多采用水煮预热的方法,要求煮制半熟或全熟,至少要煮至原料外皮紧缩变色,表面蛋白质受热凝固,原料内部的一部分水分已被排出。水煮处理后,放入砂锅中,加入调料和适量的汤水。由于焖法制品大都讲究色泽深红(有的是金黄),汤汁黏稠,所以使用的原料,除了葱、姜、料酒外,多数是使用深色酱油和白糖,以保证色泽和汤汁黏性。调味以后,加盖密封,以防焖制过程中走失香气。然后架在火上,用旺火烧开,改用小火较长时间加热焖制,直至原料焖烂入味。如果焖至原料已烂而汤水还多时,则要回到旺火收汁,以汤汁黏稠为准。原焖的制品,不但原料块形要不碎不裂,而且由于砂锅密封较好,故还能保持原味。成熟以后,连锅上桌,开盖以后,原味香气四溢,故而取名为“原焖”。原焖操作看似煨法,但确有不同:煨法是半汤半菜,汤宽乳白居多;而原焖制品则是紧汤浓稠,色泽酱红。这就区别出两中不同技法的特色和内容。
原焖法的收汁是笼住香味,保持鲜味的重要内容。收汁时,绝不能像干烧那样将味汁全部干,而是收至浓稠为准。这个标准就是收汁后,达到原料上挂汁、盘中有汁敷底的程度。如果味汁收浓后黏性不够、挂不住原料,可以用勾芡弥补。但原则上讲,原焖法是不能勾芡的,所以尽量不勾芡。
绍酒焖肉(山海菜)
原料:猪五花肉1000g,葱段25g,姜片5片,绍酒400g,酱油100g,白糖50g。
工艺:
(1)将猪五花肉表皮用小火燎煳后,放入冷水里浸软,用刀刮去皮洗净,切成5cm见方的肉块,有沸水焯烫半熟,取出控水。
(2)将砂锅洗净,锅底铺上葱段、姜片,把五花肉肉皮朝上整齐地摆放在锅内,加入绍酒、酱油、白糖,用旺火烧开,盖上锅盖,置小火焖1h左右,原锅上桌即成。
2.油焖
技法定义将加工好的原料,经过油炸,排除原料中的适量水分,使之受到油脂充分浸润,然后放入砂锅中,加调味品和适量鲜汤,盖上锅盖,先用旺火烧开,再改用中小火焖,边焖边加一些油,直至原料酥烂而成菜的技法。如果使用辅料如栗子、山药等同焖的,也要预制成半成品,同主料一起下锅加热成菜。这个技法,是经过中低温油预制和再加油焖制,充分保持原料原有的鲜味,并充分吸收调料入味。这也是油焖技法的一大特色。这种技法和原焖法的不同点,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。
第一,原焖法的预制处理以水煮为主,而油焖法则必须经过油炸,要炸透,排除水分,使原料受到油脂的充分浸润。
第二,原焖法加的汤水多,要没过原料,而油焖法加入汤量较少,一般是2∶1,即原料500g,加汤不能超过250g。
第三,原焖法要密封,用较长时间加热,而油焖法加盖不密封,边焖边加适量的油,使原料逐渐形成一层油膜,起到密封保热的作用。因此,焖制加热时间也较短。
第四,原焖法成菜后留有少量味汁,而油焖法成菜后留的汁味更少、更浓。汁中水含油,又叫做油汁,油香味浓。
第五,原焖法用的主料,以畜禽类和富含油脂的鱼类为主,而油焖法多用于焖制冬笋、茄子、萝卜等蔬菜。
油焖法与一些烧法相似,只是质感上有些差别,烧法以鲜嫩为主,而油焖法则以酥烂为主。
虾子油焖冬笋(上海菜)
原料:净冬笋500g,虾子适量,酱油35g,白糖30g,味精少许,香油10g,植物油1000g(实耗70g),盐少许,鲜汤200g。
工艺:
1.将冬笋切两半,用刀拍松,然后改刀成2cm宽的长条块。
2.锅架火上,放入植物油,烧至四成热,投入笋条块,用小火浸炸3~4分钟,炸到笋块变色并清除笋的辣味时,捞出控油。原锅留适量的油(约500g左右)烧热,放回炸好的笋块,随即加入酱油、盐、白糖、虾子和鲜汤,先用旺火烧开,撇沫,加盖,移到中小火上,用较长的时间烧焖,边焖边加一些油。
3.待冬笋块焖成熟,汤汁剩下不多时,即旺火收汁,边收汁边放入味精,收汁时还要端锅颠翻几次,直至汤汁全部收干剩少许油时,淋入香油搅匀,出锅装盘。
该资料由会员「顺风飞扬」推荐/供稿,来源:互联网公开渠道
免责声明:
1、本站作为一个公众分享型知识平台,旨在帮助大家可以更为方便快捷的搜索、查阅及交流厨艺技术,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,也无法对资料内容一一验证,仅供学习参考之用;
2、该内容由网友分享供稿,其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,如涉及文章内容、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与本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