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名吃学院 厨师之家
厨师之家〖chushihome.com〗精品厨艺教程推荐

白灼技法详解及烹饪菜品实例

内容共2页  |  收藏该资料

第1页:白灼技法详解及烹饪菜品实例

白灼,为粤菜常用烹饪技法之一,即将汤或水浇沸,下原料烫至刚熟捞出,称为灼,因汤水中不加任何有色调味品,故叫白灼。白灼后的原料,经调味,即成为白灼菜肴。白灼菜肴的特点是:色泽素雅,脆嫩爽口,口味多样。要想做出高质量的白灼菜肴,必须掌握三要素,即:原料白灼前的处理要得当,白灼的方法要适宜和白灼原料的调味要准确。

一、原料白灼前的处理要得当

1、碱腌处理:适宜碱腌处理的多为质地比较老韧、异味浓重的动物性原料,如畜类的肚、肠,家禽的胗、肠及蚌类、蛇类等。其目的是:因碱有腐蚀和去异味的作用,不仅可使原料嫩化,并可消除腥、臊、臭味,还能使原料增厚变大,泛白透明。

碱腌处理的方法:先在一小盆内兑成浓度为5%~8%的碱溶液,然后纳入改刀的原料,腌渍0.5~2小时(或更长一些时间),然后用清水冲漂至退净碱味即可。

2、上浆处理:适宜上浆的原料均是一些质地细嫩、无骨的动物性肌肉,如鸡脯肉、鲜鱼肉、大虾肉、兔腿肉等等。因为这些原料刀工处理多为薄片状,直接灼之加热,往往容易断裂散碎,或卷缩干瘪。通过上浆处理,可增强原料的黏性,提高了耐热性能。加热以后,不但可保持原料形态,使之光润饱满,而且可保持原料内部鲜嫩、外表柔软滑润和菜肴的营养成分。

上浆处理的方法:先将改刀的原料用少许葱姜汁、料酒、精盐等渍味,再加鸡蛋清和干细淀粉抓拌,使其粘上薄薄的一层粉浆即可。此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:

(1)上浆前,必须将原料表面上的水分揩干。否则,上浆之后很容易造成析水脱浆或上浆过厚。方法很简单,只需用洁净干布将原料包裹旋转即可。
(2)加盐量要合适。渍味用盐一般为整个口味的50%~70%即可。用盐过多,不仅成菜后过咸(因为还要蘸味汁食用),而且盐渗析作用强,把原料中的水分渗透出来,极易造成质地变老和脱浆情况。
(3)渍味时间不要过长。一般3~5分钟即可。时间长了,鲜度降低。对于质老的原料(如牛肉等),渍味时需加入一定量的致嫩剂,来软化肌纤维。
(4)上浆一般用蛋清豆粉居多,以保证成菜后原料有滑利的质感。抓拌时用力不可过大,以免把原料抓碎。
(5)对于虾仁、鲜贝、鱼片等含水量较多的原料,上浆后需冷藏1小时左右,以利于盐分的充分渗入和水分的充分吸收,让浆和原料充分结合在一起。

3、漂洗处理:适宜漂洗处理的原料都是些含血污多、异味重的动物内脏和部分易变色的蔬菜。如家禽、家畜、心、肺、肝、腰等,蔬菜中的茄子、土豆、藕等。这些原料通过漂洗处理,可去除其内部血污和一些异味,还可使蔬菜色泽鲜艳,并除去苦、涩味等。

二、白灼的方法要适宜
白灼就是将经过处理的原料放在合适的水温中灼至刚熟后,捞出,沥尽汁水,装盘。根据原料质地的不同,有热水下锅和沸水下锅两种:
1、热水下锅:即将锅中的清水烧至70℃~80℃时,投入原料灼至断生,捞出。适宜热水下锅的原料主要有猪肚尖、猪腰,家禽的心、肝、肠、腰等。
2、沸水下锅:即将锅中的清水烧开,投入原料灼至断生,捞出。适宜沸水下锅的原料多为上浆的肌肉、螺类、蛇类、猪心及蔬菜类等。
不管是热水灼还是沸水灼,都要注意以下几点:
(1)火要旺,水量要大。水量通常为原料的5~6倍。若火小或水量少,原料下锅后,水温急速下降,势必拖长加热时间,致使原料质地变老或加大收缩。
(2)灼时可在水中放些葱、姜、料酒或食碱、食油等。前者主要适用于灼荤料,起去异味增香作用;后者主要宜于灼绿色蔬菜,可使成品色泽更加碧绿。
(3)原料应分散下锅,并不时地用手勺搅拌,使其受热均匀,成熟一致。并注意观察原料,待达到最佳成熟效果时迅速捞出。
(4)灼好的原料特别是一些含水分多的蔬菜,捞出后务必沥尽水分。以免原料与调味汁接触时,大量出水而冲淡调味汁,影响成菜的味道。

三、白灼原料调味要准确
灼好后的原料不能直接食用,要进行调味后才可进食。
1、调配味汁:由于白灼原料本身乏香寡味,全靠调味汁加以扶助,所以调配味汁是做好白灼菜的关键。
调配味汁的调料丰富多样,既有单一味的,如咸味的有盐、酱油、腐乳、臭豆腐等,甜味的有各种白糖、果酱、蜂蜜等,酸味的有白醋、米醋、柠檬汁、鲜橙汁等,辣味的有辣椒、胡椒、芥末、咖喱等,鲜味的有味精、鸡粉、鲜汤、蚝油、鱼露等,香味的有香油、麻酱、芝麻、蒜油、砂姜粉等,又有复合味调料如甜辣酱、芝麻花生酱、蒜蓉辣酱、色拉酱、老干妈豆豉等。用这些调味料可调配出无数种风味各异的味汁。
2、白灼味汁的调食:其方法有3种,即浇汁法、拌汁法和蘸汁法。
注意:应根据原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调味品,使调成的味汁质优味美,既能消除原料的不良气味,又可为菜肴增香增味。
此外,选料、刀工等对白灼菜肴的成败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。故操作时也不应忽视。

下页附典型白灼菜肴实例三款

●该资料共2页

该资料由会员「张越1980」推荐/供稿,来源:互联网公开渠道

免责声明:
1、本站作为一个公众分享型知识平台,旨在帮助大家可以更为方便快捷的搜索、查阅及交流厨艺技术,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,也无法对资料内容一一验证,仅供学习参考之用;
2、该内容由网友分享供稿,其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,如涉及文章内容、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与本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。

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网站
Copyright © 2009 zhmc123.com All Right's Reserved.
菜谱小吃、配方秘方、烹饪技术、厨师厨艺、美食资料、小本创业技术资料分享站